
文|王輝娟 張棟 孫瑒
關鍵詞:融合控股 西海岸新區 “芯屏”產業 海洋產業集群化 “平臺+服務”模式
青島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融合控股集團),成立于2018年11月,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設立的資本投資運營集團。集團深度踐行經略海洋、融合創新國家戰略使命,堅持黨建統領、科創引領、資本驅動、產業支撐、量質齊升,堅定不移做大做優做強國資國企?傎Y產從成立之初的660億元發展到1800余億元,累計營業收入884億元,連續兩年蟬聯中國服務業500強,躋身山東企業100強,山東服務業50強,獲評全國AAA誠信企業、全國優秀文化成果一等獎企業、山東社會責任企業等榮譽,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中書寫了國企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
戰略引領 產業強國
青島西海岸新區是國務院批復設立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肩負經略海洋、融合創新、自貿試驗區和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的戰略使命,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68.5億元,綜合實力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位列第三。融合控股集團作為西海岸新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始終扛牢發展責任,在集成電路、新一代半導體、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中重點突破,跨代趕超。
聚焦“芯屏”產業,集群發展。為破局全省“缺芯少屏”現狀,根據青島市和西海岸新區統一部署,融合控股集團精準突破,芯恩集成電路、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青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相繼落地,“芯屏”產業集聚成勢,集群發展。2021年8月,集團參與投資的國內首個CIDM集成電路項目芯恩集成電路8英寸、12英寸功率芯片投產;2021年11月,與世界500強富士康共同投資的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投產,依托全自動化設備生產線和先進封裝技術,生產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長的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應用芯片,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36萬片晶圓芯片,營業收入5億元;2021年11月,一期總投資160億元的青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開工,主要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研發和高新標顯示用載板玻璃、MiniLED背板、UTG超薄柔性蓋板等光電顯示產業上游核心材料生產,達產后年產值126億元,年納稅9億元。“芯屏”項目帶來的“頭雁效應”,為提升青島集成電路產業鏈韌性及競爭力,打造中國北方半導體和光電顯示產業發展高地注入澎湃動能。
聚焦高端制造,智慧引領。實體經濟是發展之本,依托青島先進制造業傳統優勢,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集團聯合雙星集團、內蒙古幸匯國創重工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共同研發CIHIC-150T無人駕駛智能礦山自卸車下線,建設一期占地500畝的綠色智能礦山裝備產業園,達產后預計年產智能礦車6000輛以上,年產值超過900億元,成為支持國家礦山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支柱項目。發力高端海工裝備產業,聯合中國船舶重工、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共同打造由院士、首席科學家領銜的高端海工裝備研發中心,建設海工裝備產業園,推動自然碳匯、微流控等項目科技成果轉化。戰略投資國內無人售貨機行業領軍企業易觸科技,推動實體經濟無人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聚焦數字經濟,彎道超車。集團聯合全球工業軟件領軍企業法國達索共同建設青島達索融合創新中心,圍繞船舶海工、智能制造等產業,依托虛擬仿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制造體驗展示中心、企業創新服務中心、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的整體定位,通過“平臺+服務”模式,以數字經濟賦能工業產業發展。自2021年5月啟用以來,累計服務各類企業、高校260余家,已開展智能制造培訓1560余人次,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設立20億元青樾云科基金,專項投資國內二手行業領軍企業轉轉科技全國總部落戶,青島總部中心一期于2022年3月竣工并實現入駐,二期將于5月建成投入使用,打造全國最大二手物品交易服務和檢測中心,未來五年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00余億元。
資本運營 開放融合
改革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一直奮進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融合控股集團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以世界眼光、國際視野謀定坐標,發揮資本優勢,搭建三大平臺,在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勇擔當、善作為。集團充分發揮基金杠桿作用,發起設立基金12只,總規模近200億元,投資麥田惠眾、鐳測創芯、光電醫療、諾森生物等涉及國計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項目30余個。
搭建國際海洋資本配置平臺。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建設運營青島國際海洋產業資本配置中心,同步成立青島國際海洋產業資本咨詢委員會,遴選10名國內外專家學者擔任委員,推動人才鏈、科技鏈、產業鏈、資本鏈融合發展;舉辦“青島創新之夜2021”活動,邀請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知名跨國公司、國家協會機構共600余人,集聚全球優質資源,推動海洋產業高端集群化、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化、海洋領域合作多元化發展。
搭建國內國際雙循環載體平臺。聯合省市區三級引導基金,發起設立10億元基金,投資青島保稅物流中心,協同資源優勢,發揮國家四部委特批的B型保稅倉、跨境電商、國際快件中心、千億級冷鏈食品供應鏈基地等功能,打造全國首批、山東首個航空物流超級貨站,建設輻射沿黃九省區國家進口商品示范基地,打通面向日韓、東南亞,輻射“一帶一路”的跨境電商通道,運營全國首家以日韓進口商品為特色的跨境電商展示交易平臺——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構建“一園六中心、一區多功能”整體產業業態布局,年貿易額達200億元以上。擔當國家批復設立的6個中日發展合作示范區之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投資開發主體,聚焦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建設面向日韓的開放新高地、產城融合的國際化園區,提升對日韓經貿合作水平。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張建民共建院士工作站,逐步打造博士后流動站、院士專家中心、海工科創中心。搭建青滬資本合作橋梁,聯合上海國盛資本發起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盛融創智(青島)產業投資基金,戰略投資入股上海復旦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引進全國一流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落戶新區;聯合建設融盛生命健康科技產業園,聚焦海洋生物、醫療醫藥等產業,打造集科技研發、成果孵化、中試生產、服務配套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園區。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設立離岸中心,建立科技項目當地孵化、創新企業引進加速、產業培育落地西海岸的產業鏈體系。與上海寶冶集團戰略合作青島寶冶融合數字科技項目,共同打造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創新研究中心和研發中心。

黨建統領 追求卓越
集團始終堅持黨建統領,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將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設。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之以恒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守正創新、行穩致遠、追求卓越、融合發展,鍛造了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群隊伍。
創建融合黨建模式。搭建“融合+”五級聯動黨建共建體系,堅持國有資本投資到哪里,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與中建、中電建、轉轉科技、中國農科院、復旦大學等央企國企、民企機構等24家合作單位黨建共建;在橋頭堡國際創新中心、保稅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設立22個兼合式黨支部、團支部,以融合共建激發內生動力,促進業務協同發展。2022年3月以來,融合光電、高端裝備及研究院等多個項目主體封頂,比原計劃提前5〜10天,跑出了戰疫情、促發展的“加速度”。

鍛造國企三支隊伍。構建人才發展體系,優化員工成長路徑和隊伍結構,建立“舞臺有多大,事業就多大”“有為才有位,有為就有位”的用人機制,以人才的全面進步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樹立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開放型的選人用人導向,推進經營班子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拓展公開選聘機制、創新柔性引才機制,按照組建、培育、壯大三年規劃,打造企業家、高層次專業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支隊伍”;全面實施“一線工作法”,干群一線作戰、黨性一線考驗、問題一線解決、成效一線檢驗,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國企鐵軍精神融入全體員工,重點項目攻堅決戰決勝。以“三學一踐”,打造“三實三效”樣板,全員深入一線,學技能、學理論、學榜樣,在工作中踐行,在崗位上練兵,打造“重實踐、重實效、重實績”干部隊伍樣板,實現“效率、效果、效益”三提升。
錘煉紅色黨建文化。集團始終傳承以黨建文化為引領的企業文化,錘煉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實干精神,用成功的方法開展工作,以目標倍增追求卓越。2021年12月,黨建引領、實干鑄就的融“RONG”文化體系獲評全國企業優秀文化成果一等獎;“融合+”黨建品牌案例在青島市交流,連續兩年榮獲青島市文明單位,2021年榮獲文明單位標兵。持續詮釋國企姓黨、擔當作為的國企責任,在疫情防控、珠山滅火、近海油污清理等攻堅任務中都做到了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進一步強化了“心中有黨、肩上有責、作中有為”的使命和精神,實現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持續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