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31日國際勞工組織(ILO)亞太地區辦公室在印度尼西亞蘇臘巴亞舉辦了“亞洲地區綠色就業研討會”,來自孟加拉國、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尼泊爾、新西蘭、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中國等11國家的100多位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在氣候和環境惡化、資源越來越短缺的時代,綠色就業逐漸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如何加強綠色就業研究,促進綠色就業,進而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本次研討會的討論的核心問題。通過該研討會,大家對綠色就業有了新的認識,形成了很多共識。
一、進一步認識綠色經濟和綠色就業
綠色經濟是旨在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經濟發展方式,綠色經濟不僅僅是簡單的綠色投資,還應包括任何改善環境、減少單位能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行為。綠色就業是圍繞綠色經濟而產生的就業,即綠色就業是指那些可以減少企業和經濟部門對環境的影響,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又符合“體面勞動”標準的工作。
綠色就業在很多國家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孟加拉國在第六個五年發展計劃(2011—2015)中,要求大力發展綠色就業。菲律賓的勞工計劃(2011—2016)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法案》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就業。印度尼西亞總統在2011年第100屆國際勞工大會上也提出將發展綠色就業作為國家優先戰略。
二、全球和亞洲地區的綠色就業倡議活動
目前,綠色就業倡議由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工會聯盟于2007年共同發起,國際雇主組織也于2008年加入該倡議行動。
綠色就業倡議旨在推動機會、平等以及公平合理的轉型過程,并鼓勵政府、雇主和工人合作,推進扶持綠色經濟、綠色就業和體面勞動的連貫政策和高效計劃。
全球綠色就業倡議目前實施的主要活動包括:評估氣候變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開發工具,評估可再生能源對就業和收入的影響;總結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建筑能效方面的最佳實踐;開發新方法,以幫助決策者將就業問題納入到應對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問題的措施當中。
在亞洲地區開展的綠色就業倡議活動包括:在孟加拉國、中國和印度開展試點項目,通過創造減少貧困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綠色就業工作,支持可持續發展;幫助政府開展扶持綠色就業的立法工作;編寫培訓教材;提高工人、雇主、政府以及大眾對綠色就業重要性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必須適應新的挑戰;研究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問題對綠色就業的影響;舉辦各種論壇來討論政策制定和勞動力市場轉型的問題;在諸如“環境狀況報告”等關鍵性項目中,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洲開發銀行合作;建立知識共享網絡等。
三、體面勞動
體面勞動的概念是由國際勞工組織的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提出的,是綠色就業的重要基礎,也是本次研討會的重點內容。體面勞動是基于一定的共識,即勞動是獲得個人尊嚴、實現家庭穩定、促進社區平安、向人民宣揚民主政治、推動經濟增長從而提供更多富有成效的就業崗位和促進企業發展的根本源泉?傊,體面勞動是實現公平的全球化和減少貧困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當今世界在體面勞動中存在許多“赤字”,這些“赤字”表現為很多形式:失業和不充分就業、工作崗位的質量和生產力低下、工作不安全、收入無保障、正當權利被剝奪以及性別不平等。這些問題在流動工人這一群體當中表現尤為突出,他們更容易受到剝削,缺乏代表來反映他們的利益和心聲,他們因生病、傷殘和年齡老化而致使收入減少時也不能得到適當的保障。具體說,全世界有半數勞動者無力使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水平保持在人均2美元的貧困線以上;世界上很多地方在就業數量和質量上存在嚴重的性別差距。與男性相比,女性在非正規經濟部門就業的現象更加普遍,幾乎沒有社會保護,并且工作非常不安全;勞動力流動呈上升趨勢,全世界有超過8600萬流動的勞動力,其中3400萬人生活在發展中地區;全球的經濟增長越來越難以轉化為新的更好的工作崗位,而這些工作崗位是減少貧困的重要因素。
通過討論,會議認為可通過努力實現體面勞動,這些努力包括:努力發展經濟,為投資、創業、技能發展、創造工作崗位和維護可持續生計提供各種機會;創造機會讓所有就業人員,特別是處于弱勢地位的活貧困的工人有代表權和參與權,推動法律建設來維護他們的利益;通過確保男性和女性擁有良好的工作條件來促進社會融合和提高生產力,良好的工作條件包括工作安全有保證、允許有充分的業余時間和休息、重視家庭和社會價值、在失去收入或收入減少時提供適當的補償以及享有適當的醫療保障。
|